一、工作原理半导体制冷(或制热)冰箱需要一个稳定的DC供电装置。无论市电波动还是负载变化,输出DC电压都是稳定的。电源采用正激变换器电路,具有输出纹波电压小的特点。它依靠自馈线圈释放变压器中的磁场能量,实现磁通复位,可以减少发热,提高效率。电路如附图所示。
电路中,CX1、LF1、CY1构成交流电源滤波器。一方面可以滤除电网外部干扰,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开关电源内部高频干扰造成的污染。为了安全起见,R1是一个放电电阻器,用于在断电后对电容器上的电荷进行放电。电源工作时,220伏市电经D1-D4整流,C1滤波,在电容器C1两端获得约300伏的DC电压。电压的一路通过电阻R2和R3向开关管Q3注入一定的启动电流,另一路通过开关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NP施加到Q3的漏极,使得Q3开始导通。同时,反馈绕组NF的极性和T1的感应电压顶部为负,底部为正,通过R4和C2耦合到Q3的栅极,加速Q3的导通,跳跃到饱和区。当Q3的漏极电流变化率趋于零时,反馈绕组上的感应电压消失,于是C2从充电变为放电,使得Q3的栅极电位逐渐降低,电流减小。随着Q3漏极电流的减小,反馈绕组上感应出正电压,该正电压通过R4和C2耦合到Q3的栅极,这加速了Q3栅极电势的下降,并使Q3快速关断。此时,漏极电流降至零,C1上的300伏DC电压开始再次向Q3供电.从而Q3开始自激振荡。电路中的D5用来消除Q3在截止时刻产生的尖峰脉冲,以保证Q3不击穿,磁通复位。由于尖峰脉冲的能量与负载的重量有关,当负载严重过载或短路时,往往会影响D5。脉冲能量过大会使其击穿,因此在修复短路故障时进行检查很重要。Q3导通时,开关变压器传输能量;Q3关断时,T1通过反馈绕组释放能量,磁滞回线回到起始位置。次级绕组感应的低压高频脉冲经二极管D8整流,C5滤波,获得12V左右的稳定DC电压。虚拟负载电阻R10一方面可以提高电源轻载时的电压调节率,另一方面可以在电源关闭后释放C5上的电荷。电源的稳压环节由U1、U2、U3及其外围组件组成。反馈绕组NF感应的交流电压经D7整流,经C3滤波后,作为光耦U2的工作电源和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DC12V,不仅是光耦的工作电压,也是稳压环节的采样电压。当12V输出电压上升时,经R8和R9分压后得到采样电压,与U3(TL431)中的2.5V带隙基准电压进行比较,使得k点电位下降,U2中LED的工作电流IF增大,光耦光敏控制端的电流IC增大。该电流注入脉宽调制管Q12的基极,改变Q12的发射极电流,控制Q13的基极,最终降低Q3的输出占空比,维持VO。调节R8的电阻值,可以调节光耦U2中发光管的电流,进而调节Q12和Q13的导通量,控制Q3的导通时间,最终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谐。二、故障排除示例【示例1】保险丝管熔断(烧黑)。电路中有严重的短路故障。从电源的输入端到输出端逐一测试各个相关元件,重点是Q3和整流二极管。【例2】熔丝管完好,输出无电压。测量C1上的电压,测量Q3各引脚的电压,仔细观察与振荡电路相关的部件是否烧坏。如果没有发现异常,测量相关部件的性能。如果电路板上的铜箔线有断点或残锡使铜箔线短路;或者变压器绕组相位不对;D8开路将导致无输出电压。【例3】无电压输出,熔丝管内熔丝点烧。这种损坏通常是过流损坏。依次检查电源滤波电容、启动电阻和整流元件Q3。如果Q3是dama
例4】电源工作时好时坏,工作不稳定。首先要检查熔丝等元件接触是否良好。
其次是找热稳定性差的元件,用烙铁靠近可疑元件,如此时电源不能工作,即可认为故障就在该元件,可用新元件替换来确定。如果发现某一元件特别烫,也可用湿棉球去冷却该元件,如果这时电源工作正常了,说明该元件的性能已变劣,用新元件代换。
此外,还有R6变值、C5开路、U2电流传输特性变差、C1容量不足,均可能导致本故障。
【例5】输入功率随输入电压的升高而增大。
输出电压稳定,输入功率随输入电压的升高而增大(例如输人220V时,输入功率为50W左右,当输入电压升到260V时,输入功率将会升到60W以上,正常时应仍然是50W左右)。这是变压器用铁氧体的材质不符合要求,如果将此电源去做例行试验,连续工作8小时后,电源将烧毁。因此,凡有这种情况的电源,必须把变压器T更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