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调维修过程中,温度传感器(热敏电阻)故障率高。一旦出现开路、短路或特性曲线不良等故障,空调就会显示异常代码,无法正常工作。由于温度传感器上没有标明参数和电阻值,所以在维护中往往很难确定,即同一品牌不同型号的电阻值不一定相同。
温度传感器,即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;当温度降低时,电阻增加。中央处理器比较器的负采样电压是中央处理器电源电压的1/2,即2.5V,而外围电路RTl和RT2的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的正端的上拉电阻R1和R2是较低的偏置电阻。空调电路设计师以常温25为基准,即25%时,RTl=R1,RT2=R2,A点和B点电压为2.5V.有些电路配有R3和R4,主要起缓冲作用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,RTI电阻减小,A点电压升高,比较器输出压差,由CPU处理,控制内外机运行状态。大型空调和变频空调的VI连接的温度传感器采样电压不是2.5v,而是1/4电源电压,也就是1.25V,其实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可以确定热敏电阻的阻值。选择50k电位器和热敏电阻通用插头,为了方便可以用长线连接。拔下可疑的热敏电阻,插上通用插头,打开空调。用万用表5V测试电位计两端的电压。例如,如果电阻值为8k,环境温度约为30,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为10k。维修方面,手头只有常用的5k和10k热敏电阻。15k、20k、50k)的更换,只能灵活更换:准备几个5k、10k的固定电阻,热敏电阻和下偏置电阻一起更换。比如一台原装大金FVl25DAVl空调,内部机管温度热敏电阻特性曲线不好,压缩机停机几分钟,确定电阻20k。由于手头只有10k配件,用10k热敏电阻代替原来的20k热敏电阻,用10k固定电阻代替偏移较低的20k碳膜电阻,机器工作正常。再比如:一台漂亮的空调在制热状态下,一开机就吹冷气。外机四通阀工作关闭,压缩机和外风扇都不工作。因此,由于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降低,判断CPU误判已经进行了加热。打开盖子,切断温度传感器测得的电阻值,约300欧,表示已经短路。我不知道温度传感器此时的电阻。只有测试机可以一台接一台更换。先换一个5K的温度传感器,打开,发现还是直接吹冷风,外机不工作。说明阻力还是太小。另一个10K传感器被更换,测试机通电。外机开始工作,很快就吹出了热气。我以为这次会管用,结果只吹了一分钟左右就观察到外置风扇已经不转了。说明CPU认为出口温度过高无法保护,也就是说温度补偿。而放在出风口的温度计只显示30度,根本达不到理想温度。继续换15K传感器,继续观察。这次出口温度达到了46度!此时,外部风扇停止工作。过了大概半分钟,外风扇又开始转了,调试了大概半个小时,一切正常。常见空调传感器阻值: LG 3681 HT的室温传感器是5K,管道温度传感器10K,格力7053的室温传感器5K,管道温度传感器10K,室外管道温度传感器10K,科龙35N2F的传感器20K。新科空调的传感器全部是10K长虹,现在产品的传感器全部是10K春兰5K三菱重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