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菱电机一台定频空调维修,开机冷却时关机,无任何故障提示,指示灯正常。空调温度指示器为LED发光管,从24到30,每度一盏灯。设定温度值始终开启,室温值闪烁。重合时会达到设定温度。闪光灯低于常开灯一次,正常停止,高于一次,正常启动。故障机的故障现象是设定温度为27,当室温未达到27时(具体温度不确定)机器会停机,然后温度指示会明显升高。然后,不需要任何操作和处理,它就会自动启动和冷却。
检查相关部件后未发现故障。经空调维修人员检测,相关压力正常。冷却时的出风口温度约为7,完全满足相关要求。维修人员建议更换主板!因为原因不明,更换主板比较贵,也不一定能排除故障,所以决定自己大修。查阅相关资料可知,当空调冷凝器温度达到5时,会对空调进行防结露保护,因此认为防结露动作可能是空调制冷温度低造成的。
为了证实上述猜想,用可变电阻代替了管温包。上网查图,根据这个图把电阻调到10左右,打开空调制冷。由于“假温包”电阻值不会改变,空调长时间(四小时以上)开机,未发现关机现象。当然,此时的室温灯泡也换成了电阻,室内温度已经降到了16以下!经过这次测试,空调没有出现任何不良情况。然后,调节管温包的电阻(室温下不动),模拟管温下降直到空调停止,测量模拟电阻,查看图形,知道相当于4。此时测量实际管温包,计算温度值为3!难怪我们必须在设定温度前停止机器。在这里,我们可以肯定上述猜想是正确的,这也是空调出现上述故障的原因。
因为这款空调在失效前没有经过氟化处理,所以冷却效果应该不会比前一年好!为什么去年没有出现这个问题?回想起来,可能是今年房间里多了一台42寸的液晶电视造成的。因为这款电视对房间有非常明显的“升温”作用,使空调的制冷速度变慢,而管温的制冷速度几乎不变,在室温之前就已经达到防结露保护的动作值,比制冷关机“快”,所以才会出现上述故障(但这种类型的空调防结露保护动作后没有信息反馈,只有温度指示上升;过了一定时间后,它会自动再次工作并降温,给人的感觉是空调的降温效果变差。
有两种解决办法:(1)释放氟,降低制冷量,提高管温,避免冷凝保护;
(2)更换IC采样电路,降低其凝露保护值。第一种方案比较方便,空调维修工人经常使用。但是对于没有修过空调的作者来说不太方便,氟排放量也很难控制。此外,这种方法会降低空调的制冷效果,这与此故障的原因背道而驰。第二个方案需要换电路,这是作者的强项。不改变氟的量,制冷效果也不会下降。这是作者想要的结果。
根据管温包,找到对应的电阻,原值10k,增加到12k(根据计算,11k就够了,但是手头没有)。用上述方法再次测试,并检查gra
调整说明:1。右边的数字是温度包与“下偏置电阻”串联后连接点处的电压,即温度包采样后输入温控IC的电压值。2.凝露保护的动作值在1.3v水平线(1.3v为停机保护实测动作值),查曲线对应值约为4。3.空调冷却4小时以上,测得的管温电阻值为30k(已脱离电路,用可调电阻代替),对应的管温应为3,电压应为1.25V,低于动作值。防凝露保护动作正常。4.根据以上测试可知,空调各项功能正常,但由于某种原因,室内温度下降缓慢,管道温度已降至防凝露保护的动作值,会造成管道温度防凝露保护“误动作”。5.改变“下偏置”电阻的电阻值后,管温防凝露保护的动作值减小,修改后的曲线如图2所示。
从图中可以看出,调阻后的凝露保护动作值约为0.5。但空调开了很久不停机,管道温度在3左右,不会造成冷凝保护“误操作”。
从此,空调的制冷运行不会受到防结露保护“误操作”的影响。